梯度下降法(Gradient Descent)是一种常用的优化算法,用于求解丢失函数的最小值。它经过迭代更新模型参数,沿着丢失函数梯度的反方向逐步调整参数,直到到达最优解。下面是梯度下降法的详细解说,包括算法原理、公式以及示例代码。

算法原理:

  1. 初始化模型参数。
  2. 核算丢失函数关于参数的梯度。
  3. 更新参数:将参数沿着梯度的反方向移动一定步长。
  4. 重复过程 2 和 3,直到到达中止条件(例如到达最大迭代次数或丢失函数改变小于某个阈值)。

公式:

假设有一个丢失函数 J(),其间 表明模型的参数。梯度下降法的参数更新公式如下:
= – * ∇J()

其间, 称为学习率(learning rate),控制参数更新的步长;∇J()表明丢失函数关于参数 的梯度。

示例代码:

下面是运用梯度下降法求解线性回归模型的示例代码,其间运用均方差错(Mean Squared Error)作为丢失函数:

import numpy as np
# 构造练习数据
X = np.array([[1, 1], [1, 2], [1, 3], [1, 4]])  # 特征矩阵
y = np.array([3, 4, 5, 6])  # 标签
# 初始化参数
theta = np.zeros(X.shape[1])  # 参数向量
learning_rate = 0.01  # 学习率
max_iterations = 1000  # 最大迭代次数
tolerance = 1e-4  # 中止条件:丢失函数改变小于阈值
# 梯度下降迭代更新参数
iteration = 0
while iteration < max_iterations:
    # 核算丢失函数关于参数的梯度
    gradients = 2 * np.dot(X.T, np.dot(X, theta) - y) / len(y)
    # 更新参数
    theta -= learning_rate * gradients
    # 核算丢失函数
    loss = np.mean((np.dot(X, theta) - y) ** 2)
    # 判别是否到达中止条件
    if loss < tolerance:
        break
    iteration += 1
print("参数(theta):", theta)
print("丢失函数:", loss)

在上述代码中,咱们运用了梯度下降法求解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 theta。经过迭代更新参数,直到到达中止条件(丢失函数改变小于阈值),得到最优参数和最小化的丢失函数。

当涉及到梯度下降法时,还有几个关键点需求注意:

  1. 学习率(learning rate):学习率决定了参数更新的步长,即每次迭代中参数更新的幅度。挑选适宜的学习率很重要,过大的学习率或许导致参数在最小值附近震荡或无法收敛,而过小的学习率或许导致收敛速度缓慢。一般需求经过试验和调参来挑选适宜的学习率。

  2. 批量梯度下降和随机梯度下降:在上述示例代码中,咱们运用的是批量梯度下降(Batch Gradient Descent),即每次迭代都运用一切的练习样原本核算梯度和更新参数。相比之下,随机梯度下降(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)每次迭代只运用一个样原本核算梯度和更新参数。随机梯度下降一般收敛速度更快,但会引入更多的随机性。

  3. 收敛性和部分最优解:梯度下降法不保证获得全局最优解,而只能保证收敛到部分最优解或鞍点。参数初始化、学习率和丢失函数的形状等因素都会影响终究结果。有时候,为了克服部分最优解的问题,能够运用随机初始化多个不同的初始参数,运转梯度下降法屡次,并挑选具有最小丢失函数的参数。

  4. 收敛判据:在示例代码中,咱们运用了丢失函数改变小于阈值作为中止条件。还能够运用其他中止条件,例如到达最大迭代次数、梯度的模小于阈值等。

  5. 特征缩放:在使用梯度下降法之前,进行特征缩放能够加速算法的收敛速度。特征缩放能够将不同特征的值范围缩放到类似的标准,避免某些特征对梯度核算和参数更新的影响过大。

以上是关于梯度下降法的一些重要细节和注意事项。理解这些概念和原理,能够更好地使用梯度下降法来求解机器学习模型的参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