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失眠了。关于一个男人来说,没有什么比家国之事更为忧心的了。

给女儿唱了一个小时儿歌之后,她终于睡着了。我起身翻开电脑,楞了一瞬间,忽然缓过神来,感觉发愣是在糟蹋自己的时间。

因此,我就想,要不整理一些常识吧。比方,关于辩论逻辑方面的常识。

辩论是我好几年前就开端关注的一门课程。起因是我有一个产品搭档是辩论高手。我们讨论事务时,他总能用某些技巧来趋利避害。不管是研制流程,仍是某个功能逻辑,到他那里,他都是对的。而我,明知他用了科技与狠活,可是依然无能为力。甚至都无法分析出来,只是有种淡淡的感觉。

所以,我痛定思痛,学习了许多课程,有一些常识感觉还挺有意思的。跟我们聊一下,能够用于忽悠人,或许不被人忽悠。

榜首:换个词语,改动结局

中国有许多词语。有些词语尽管都指同一件事,却能够有截然相反的情绪颜色。

举个比方,比方有人特别坚持一件工作。能够有好几种说法。赞扬的说法:他是一个坚定的人。贬损的说法:他是一个顽固的人。正常说法:他是一个顽强的人。

那么,你想说别人,你就找一个能够描绘某工作的负面词语。相同,你反击的话,那就找一个正面词语。

就像我写文章并发出来。好听的能够说:他总是能够做到以受众为核心,讲我们都能听懂的。不好听的,能够讲:这家伙是哗众取宠,总是逢迎多数人的喜爱。其实都是一个意思,可是态度却彻底相反。

这里面的逻辑漏洞便是,词语的词性很难界定。比方界定“三思而后行”与“反复无常”。这两个词,许多人都分不出来,或许说根本就无法分出来。比方,我买了个手机,感觉贵要退货,突然提价了,我又不退了。你说是属于“反复”仍是“三思”呢。这能够讨论大半年。

相似的还有许多。比方:勇敢vs莽撞;油滑vs成熟;量小非君子vs无毒不丈夫;留得青山在,能屈能伸vs威武不能屈,宁为玉碎……

第二:巧用分化和组成

分化和组成便是用一堆正确的理论叠加或许撤除,推导出另一个貌似正确的理论。

比方,一个人在60秒内能够挖出一个坑。所以,60个人能够在1秒内挖出一个相同的坑。1个人60秒挖坑是正确的事实,加法运算也是事实。可是,有时候单纯的叠加却无法做到。

再比方,有人说个人和国家是相似的。个人有肉体有灵魂,国家有疆域和政治。所以,从一个人身上看,人应该怎么干,所以国家也该怎么干。其实,这也是有漏洞。这是用小而清晰的事物,去组成一个杂乱的事物。

有人会这样忽悠你,你也能够防忽悠。

第三:杂乱问句和两难推理

杂乱问句是一个坑。你怎么答复都不可。

比方,问你:你是否中止了丧尽天良的行为?

你答复没有,那表明你还在持续实施。你答复中止了,那表明你承认了你在实施。

其实,是这个问题有问题。

正确的应对应该是:我并不是不答复你,是你问的问题有问题。

这个问题的问题是条件有问题。

全部脱离了条件的问题,都无法答复。

比方:关于断电抢修服务,你期望多看到他们的浅笑,仍是少看到他们的浅笑。

这问题有问题。断电抢修,谁都不愿意断电。你期望少看到他们浅笑。那么意思便是支持他们板着脸,能够不必重视服务。你期望他们多浅笑,那便是鼓励多呈现断电。

其实,正确的问题是应该加一个条件。在平等断电次数的情况下,我期望他们能多浅笑。

两难推理和前面说的“换个词语”有点相似,可是它是换个视点。

比方,有个人当了律师。她妈妈就过来哭喊:哎呀,儿子,律师可不好当。你如果秉公执法,坏人会厌烦你。你如果徇私枉法,老天会厌烦你。都厌烦你,不能干啊。这便是两难。

其实,换一个视点就处理了。那便是,如果秉公执法,老天会喜爱我。如果徇私枉法,坏人会喜爱我。你看,都喜爱我。

第四:没有相关性,拿情感说事

便是遇到工作,避开工作,去谈情感。

比方:有人说,这个鸡蛋真难吃。

有人会说,近邻的鸭蛋更难吃,你为什么不说?有这个功夫不如多挣钱。

再比方:你说你妈做菜咸了。

你妈眼泪下来了:你长大了,开端嫌弃妈妈了……

再比方,你批评一个医师看到患者苦楚,不流眼泪,说医师没有良心。

其实,这都是问题和答案没有相关性。

说的鸡蛋难吃,对方转到鸭蛋好吃,这不相关,不如去挣钱,说的也对,可是跟鸡蛋难吃没有关系。说妈妈做菜咸了,不影响对妈妈的爱,菜咸了和爱妈妈是能够同时发生的。至于医师是看病的,也不是专门为患者哭泣的。

这类拿情感说事的比方,他们的答复都没有错。只是,和问题不相干。把注意力给转移走了。反而,让你处于下风。

应对的办法便是,把问题拉回来。请对方答复你的问题。或许问对方:你主张我多挣钱,是不是也觉得这个鸡蛋难吃?

第五:滑坡证明

一种由小及大的证明方法。很常见。

比方,你睡懒觉。你妈说,这怎么得了。睡懒觉就没空学习,没空学习就考不上好大学,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,找不到好工作,人生就完了。所以,睡懒觉,人生完了。

这便是一个经典的滑坡。

相似的还有,小孩偷东西,这怎么得了,现在偷东西,长大了不起抢啊。也是一个滑坡。

中国人喜爱用滑坡证明,有些词语叫:防微杜渐、见微知著。

当然,你能够这么说别人。

如果,别人这么说你,你就需要证明它的坡,不滑。

比方,睡懒觉这件事。睡懒觉是为了养精蓄锐,是更好地学习,而不是耽搁学习。别的,不一定非得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。而且人生很长,不一定只有好工作一个维度来衡量,好身体也有好人生等等。让它哪一个坡都滑不下来。

好了,就先说这五条吧。

这不是我的理论,是我学习来并掌握了的理论。共享给我们。